海蛤壳

软坚散结

清肺化痰

利尿止血

海蛤壳,中药名。为帘蛤科动物文蛤和青蛤的贝壳。夏秋两季自海滩泥沙中淘取,去肉,洗净。生用或煅用、捣末或水飞用。

名称:海蛤壳

拼音:HAIGEKE

别名:海蛤,蛤壳

性味归经:味苦、咸,性寒。归肺、肾、胃经

炮制方法:

1、蛤壳: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碾碎或研粉。

2、煅蛤壳:取净蛤壳,置耐火容器内,煅至酥脆,取出放凉,碾碎或研粉。

用法用量:煎服,6~15g,先煎,蛤粉包煎。外用适量,研极细粉撒布或油调后敷患处。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火之咳嗽气喘,瘿瘤,痰核等。

临床应用:

1、用于瘿瘤,痰核。海蛤壳味咸,能软坚散结。如治瘿瘤,常与海藻、昆布、海螵蛸同用,如《疡医大全》之四海舒郁丸;如情志抑郁,瘿瘤随喜怒消长者,加配青木香、广陈皮。治痹病,痰核,常配用夏枯草、牡蛎、浙贝母、玄参、山慈菇以降火软坚化痰。

2、用于水肿,淋证,白浊,遗精,带下诸证。治痰饮停滞,喘促水肿,胸胁胀满,不能平卧,常配用葶苈子、桑白皮、防己、郁李仁等药;治湿热下注之白浊,遗精,配黄柏同用;治湿热带下,配椿根白皮、车前子同用。

3、用于胃痛泛酸,如治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烟后研粉服或配乌贼骨、甘草、延胡索同用以制酸止痛,愈合溃疡。

鉴别用药:

海蛤壳与海浮石:二者均能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皆可治痰热咳喘、瘿瘤瘰疬等,且常相须为用。但海蛤壳善清肺热而化痰清火,兼能制酸、收湿敛疮,尤多用于肝火犯肺之咯吐痰血、胃痛泛酸及湿疮、烫伤。海浮石长于清肺降火,利尿通淋,多用于痰热咳喘、血淋、石淋。

药材性状

贝壳呈类圆形,外表面黄白色。壳顶歪向一方,有排列紧密的同心环纹,沿此纹或有数条灰蓝色轮纹,腹缘细齿状。壳内面乳白或青白色,光滑无纹。体轻,质坚硬略脆,断面层纹不明显。气稍腥,味淡。以光滑、洁净者为佳。

相关论述

1、《本经》:“主咳逆止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

2、《药性论》:“治水汽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项下瘤瘿。”

3、《本草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消积聚,除血痢,妇人血结胸。”

END

点击下方蓝字,了解更多关于往期的知识!一味清热中药--黄柏一味泻下中药--郁李仁一味化痰止咳平喘药--浙贝母

版权说明:所发布的文字及图片,均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原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kunbua.com/gkbjj/11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