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认真做料理的居酒屋,并不多
白癜风能治愈么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作为重度日料爱好者,日料精致、烟火气和家常的一面我都爱。 我前两年没少往上海这个被日料爱好者称为天堂的地儿跑,把古北一带的居酒屋吃了个七七八八。 问题是疫情反反复复,现在连上海都不是那么好去的地方了,总得在广州找找哪儿能解解馋不是。 广州日料热门榜刷下来,绝大多日料店…做的只是国人臆想出来的日料—— 三文鱼美乃滋炙烤搞起来,半成品堆起来,和牛鹅肝充「逼格」…竞争壁垒只是在哪家店装修更适合打卡拍照。 我就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淘金,还真淘出了几块。 这些店或多或少有点毛病,就不要拿去和上海的店比水平了,它们的意义更多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01 荞麦屋 ??紫荆街1号 荞麦屋这家店有点「精分」。 叫是叫荞麦屋吧,结果它自称活鳗专门店… 我对这里的鳗鱼产品不太满意。 蒲烧鳗鱼饭、白烧鳗鱼都吃过,只能说火候还不错,能把表面一层烤到酥脆。 其他方面问题多多,比如鳗鱼选材,无论普通规格还是极上都有点瘦弱,肉不够厚,吃起来难有满足感;再比如蒲烧调味太重,压了鳗鱼本味。 当然,若非得要我在广州找一家鳗鱼饭能吃的店,我也只能推荞麦屋了。 总比那些用半成品或土腥味都压不住的店好吧。 还是说说荞麦面好了。 荞麦屋的荞麦面是店里自制的,饭点赶巧还能在店里碰上阿姨切面。 这里的荞麦面没有粗打细打之分,只有一种粗细,好在有供应黑白双色。 黑、白荞麦的质地接近,均爽滑有弹性,黑荞麦的荞麦含量高一点,香气更足。 两者相比我更爱黑荞麦。 偏粗的面挂汁能力都不怎么行,选冷面,拌它更合适。 拌面浇头的可选项很多,我暂且只尝试过其中几款。 温泉蛋山药泥,这种全部材料都是黏黏糊糊的浇头不知道咋发明出来的。 拌面苦手本人拌不匀面,山药泥还把面汁都吸走了大半。 像天妇罗碎豆皮、涮猪肉酸梅浇头明显更适合拌面苦手,调味相比其他浇头来说也更有个性: 前者中天妇罗碎量给得足,部分被面汁淋湿后散发出油酥香,部分幸存者提供香脆的口感。 后者有了酸梅酱额外增加一层酸甜,使得原本就清爽的冷面更为清爽。 面汁以出汁和浓口酱油味为主,木鱼花带来的烟熏感较为突出。 出汁水平在广州的居酒屋界算相当不错的了。 emmmm…在广州,自己吊出汁、且鲜味足够的居酒屋,并不多见。 荞麦屋本质上是个居酒屋嘛,居酒屋的尿性是菜单很厚,菜品很多,力求能应对各方需求场景,不过做得精的菜品始终就那么几样。 大多热菜平平无奇,像炸鸡、京葱烤鸡这类菜,很容易出现诸如鸡肉失水过多等品控问题。 冷菜翻车率低,调味也有花心思,鱼泥塔塔、味噌牛舌、凉拌茄子、凉拌八爪鱼洋葱都很不错,开胃、下酒亦合适。 只要不点什么用沙拉酱调味的、诸如芥末章鱼这种司空见惯的菜,基本难踩雷。 荞麦屋在冬季会供应锅物。 有以出汁做汤底、较为清淡的猪肉白菜锅,也有以猪骨汤做汤底、滋味厚重浓郁的九州牛肠锅。 牛肠自带的肥油非常多,即便已经刮去一半,但开火一煮,就能看着汤面渐渐浮起来一层厚油。 析出的牛油配合猪骨汤底,让煮里头的包菜、韭菜尤为好吃,能吸入多元动物油脂精华,又能用自身的清甜味抵消掉油腻感。 牛肠本肠就没啥吃头了,这玩意本来咋烹饪都是韧口,练牙口的那种韧。 02 夕凪zhǐ日本料理 ??林乐路侨林苑61号3楼 夕凪是广州唯一用锅物做招牌的居酒屋。 店内常驻三种锅物:河豚、生蚝和山海(混合海鲜加鸡肉)。 锅物的汤底均为昆布出汁,配菜统一为香菇、大葱、白菜、海鲜菇、金针菇、皇帝菜和豆腐。 我起初觉得设计菜单的人有点偷懒,SKU之间的差距仅在肉料,但转头想想这本来就是日料锅物的标准配置,人家做得也没错。 我只吃过其中的生蚝锅(反正三种锅物味道差别不会太大,挑自己好奇的来好了。 昆布出汁是店内自制的,没有工业鲜味作弊痕迹,煮一煮昆布那带着大海气息的鲜香四溢。 烫菜前我单独试了试出汁,鲜香得高级,用的昆布很不错,但空口喝稍偏甜,可能往里面加的味淋、糖一类的东西有点多。 昆布出汁原本风味清淡,很容易被其他食材染味。 等烫过一轮菜后,出汁中有了白菜和大葱的清甜,又有生蚝与鸡肉加强鲜味,共同把滋味复合度拔高了。 此时喝汤恰好,不再觉得甜得突兀。 搭配的蘸料同样也是锅物标配:橙酢、红叶萝卜泥、葱花和柚子胡椒。 柚子胡椒辛辣味浓,萝卜泥里感觉加了类似泡白菜的东西,有较重的发酵感。 食材本身无异味,汤底赋予的味足够,不搭这些重口蘸酱反倒更好。 烫菜全程不加汤,等所有菜都吃完之后,汤近乎熬干了。 这是汤底味道最浓,也是最高光的时刻,我怎么会浪费呢?赶紧下碗米饭做成杂炊。 珍珠米把浓缩而成的精华照单全收,鲜鲜甜甜好滋润,短时间煮制避免让淀粉过分糊化,米粒依然Q弹。 我本来不觉得¥一个锅物性价比有多高。 但看了看,广州不用半成品料汁兑汤底的店不多,出汁合格的店更少,能把日料B级美食做出该有的样子的店凤毛麟角,那还是算这家店有点吃头吧。 夕凪的菜单分了两个部分,纸质菜单中多为居酒屋常见菜,其中冷菜、烧烤和中华料理我都有尝试,都不如锅物做得上心。 比如白饭鱼萝卜茸和紫苏猪肉卷,问题都出在食材原料不够好,本来没啥调味,食材自个儿又没支棱起来,出品效果怎么好得了。 另有一小黑板用来写「今天推荐」菜单,上头除了新鲜刺身、某些提客单价专用菜之外,还有煮萝卜鱿鱼、煮味噌三文鱼、醋鸡肾等日式家庭料理。 一家居酒屋若是能做这种家庭料理,说明接待的日本客人不在少数,毕竟这些菜口味挺重的,鲜少有中国客人点单。 不过我总喜欢在晚上8-9点左右到访居酒屋,吃了来太晚的亏,这些菜我都没吃上。 03 路地裏食堂·日料 ??林和中路号天誉花园二期首层大堂 我偶然在网上看到路地里有很多不常见的中华料理,立马因此种了草。 于我而言,看日料怎么理解和表达中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不过吃了好几次之后,发觉路地里的魅力不止于此。 路地里和对面的権八实则为同一家店,两店共用菜单,菜单数量达四本之多,墙上还贴满了各种新菜海报,能想到的日料菜式差不多这里全都有。 广度和深度难以兼容这个问题依旧存在。 只不过路地里的广度足够广,大把看图片也想象不出味道的菜品,再加上菜品单价不高,人均百来块左右就能吃到撑。 我乐此不疲地在这四本菜单中挖宝。 赤麻婆、黑麻婆豆腐是我复刷率最高的菜品,这也得归因于我总在陪第一次来路地里的朋友满足猎奇心态。 「进化系麻婆」海报一搁,很难不吸引人注意力。 日料麻婆豆腐相比传统川菜中的模样,魔改了不少,其中我最喜欢的改动是把老豆腐替换成了嫩豆腐,吹弹可破的嫩豆腐搭上芡汁更显滑嫩。 路地里的赤麻婆豆腐,调味没有超出国人认知,依旧强调麻、辣、烫、咸,构成这些滋味的来源大差不差,少不了豆瓣酱和花椒面。 麻辣程度肯定得削弱,还加了一些带甜味的调料,使得整体滋味更为温和。 黑麻婆豆腐的「黑」是被黑芝麻染的,调味也不走麻辣路线,转头强调起了鲜、香。 香味来源,毫无疑问就是足量黑芝麻和香油嘛。 至于鲜味...我没搞清来源,热吃时神似盐昆布,放冷后却吃出了明显的工业鲜味(对,说的就是味精味)。 路地里的暗黑菜不少,除了黑麻婆豆腐之外,还有黑焦大蒜拉面、黑色担担面,染黑均靠黑芝麻。 我吃过其中的黑色担担面,一举让我放弃在路地里继续吃任何汤面。 黑色担担面的汤底除了有浓郁芝麻香外,还重酱油香,问题是码的料中有一坨味道无限接近于康师傅红烧牛肉方便面的酱,把汤底毁彻底了。 面条肯定用的普普通通工厂面啦,人家路地里又不是拉面专门店,这一点情有可原,问题是这种面条往热汤里一泡,就没什么口感可言了,只剩软烂。 同种面条过了冷水后反倒表现不错,劲道有弹性。 拿来凉拌,整个中华冷面什么的,比泡热汤里好吃太多。 按路地里人均一百左右的定价而言,就不要指望食材有多好了,新鲜就行。 在食材打不出优势的情况下,很吃调味与搭配能力,所幸这一点路地里做得不错。 博多酱红鰤鱼,拆散了刺身、酱油和山葵这组既定搭配。 博多酱(博多ニワカそうす),在日本的地位是万能酱,浓稠、甜口、有酱香,啥菜都能放。 与芝麻一起来佐刺身,要说多好吃吗?其实也没有,不过对于国人来说,新鲜感肯定有。 鲑鱼籽溏心蛋,常见食材的简单组合,靠着胆固醇和高鲜味给味蕾打出一记重拳。 海苔在此的必要性是能包住鲑鱼籽,让它在入口一瞬不要乱跑,可惜海苔选材不佳,有些难咬断。 其他常见菜,比如醋青花、南蛮炸鸡、生姜烧、横膈膜,路地里的出品少说也有及格分。 反正单价不贵,随便搭着点点。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路地里吃得多了,总会踩到雷。 少量菜品依旧有用到半成品;把汤作为风味构成要素的菜,比如关东煮、釜饭、拉面什么的…我对路地里的出品都没有信心。 想想人家拉面专门店一锅汤都要熬大几个小时,路地里要兼顾非常多的菜品,两个店面加起来也就那么多灶头,能在这种耗时间的产品上花多少精力呢 # 结语 广州几乎没有像上海那样靠单品出名的居酒屋,大多数店的情况是: 招牌菜品只能叫有点特色,做不到满分或让人一发入魂; 其他菜品,只要不点那些中式日料店里的常见款,倒是能碰上不少小惊喜。 我想把每一家居酒屋都写透彻一点,刚写了3家,字数就大几千了。 所以...居酒屋这个系列,分集放送好了~ 居酒屋系列里面都不会提到烧鸟,因为有白金酉玉足够了。比下,白金酉玉供应链稳,提供部位多,火候掌控也还不错;比上,白金酉玉性价比爆高,也用不着刷脸打招呼就餐。拉面这个赛道,广州没有十全十美的店,各店家无一例外都跪在面条方面了。 抛开面条来聊的话,真打是我最喜欢的一家店。 产品少而精,泡泡系鸡白汤、黄金贝出汁,喝过的人都知道这是花了心思和时间熬出来的汤。 沾面是拉面的一个小众分支,因为吃法粗犷,面条粗而硬朗,受众面也小。 广州沾面专门店就3家,3家各有各的毛病。 要么沾汁勾芡,要么面条拉跨,要么沾汁和面条都拉跨。 广州omakase千元内的好选择很多,甚至放去和上海食材和同价的打,都不会输。 然而都得做好功课认准师傅。 毕竟,大有可能主板、副板师傅所造就的用餐体验有云泥之别,虽然他们对外收费一样。 我在居酒屋方面「踩雷」比较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kunbua.com/gkbjg/11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5道素食月子餐超好做,不用5步端上桌
- 下一篇文章: 冷门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