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星球研究所
怎么彻底治愈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26906.html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每个时代、每个领域 都有自己的 “王” 喜马拉雅山脉 就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 山界之王 它不仅拥有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雪峰群 (请横屏观看,喜马拉雅山脉;摄影师 天书标注老J)▼ 还拥有 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峡谷群 (请横屏观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摄影师 小风)▼ 更在冰雪之下、峡谷之中 孕育着难以计数的生物物种 堪称生命的乐土 (珠峰东坡嘎玛沟高山植被带;摄影师 南卡)▼ 是谁创造了喜马拉雅? 它又凭什么成为山界之王? 01 王的诞生 数十亿年来 地表岩石圈板块 分分合合、聚散不断 而它们每一次汇聚 在陆地上都伴随着线状山脉的相对隆升 于是 一代又一代的山脉拔地而起 各领风骚数千万年 而最近的2亿年来 地球上规模最宏大的板块汇聚 当属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全球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即由此而来 (2亿年来的地球板块运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初始碰撞时间目前仍存争议,主要限定在-万年前;动画制作 陈随/星球研究所)▼ 短兵相接之处 岩层褶皱、断裂、堆叠不断 水平方向上大量缩短 垂直方向上剧烈增厚 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应运而生 这便是喜马拉雅山脉 (请横屏观看,喜马拉雅山脉地形图;制图 陈景逸陈随/星球研究所)▼ 至今 山脉主脊平均海拔超过m 全球14座m级独立山峰中的10座位列于此 座m级独立山峰中的83座 同样被其收入囊中 让其他一众山脉望尘莫及 (请横屏观看,m以上独立山峰归属;制图 陈景逸陈随/星球研究所)▼ 其中 即将迎来新高度的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 如同“王的代言人” 格外引入瞩目 (珠峰,全新的测量或将刷新其高度;摄影师 小风)▼ 其周围还环绕着 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 (下图左侧山峰为洛子峰,右侧为珠峰;摄影师 杨建)▼ 世界第五高峰 马卡鲁峰 (马卡鲁峰;摄影师 陆雨春)▼ 以及世界第六高峰 卓奥友峰 (卓奥友峰;摄影师 小风)▼ 它们共同组成了世界最高山峰群 可谓群星闪耀 (珠峰及周围群峰;摄影师 行影不离)▼ 珠峰 以东、以西-km处 世界第三高峰 海拔m的干城章嘉峰 (干城章嘉峰,是世界上位置最靠东的m级山峰;摄影师 行影不离)▼ 和世界第十四高峰 海拔m的希夏邦马峰 比肩而立 (希夏邦马峰;摄影师 小风)▼ 希夏邦马峰以西 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 (马纳斯鲁峰;摄影师 天书)▼ 世界第十高峰安纳普尔纳峰 (安纳普尔纳I峰;摄影师 天书)▼ 以及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 在km范围内 依次排列 (道拉吉里峰东北坡面,G国道老仲巴县城视角;摄影师 天书)▼ 这9座m级独立山峰都集中于主脊中段 余下的一座是第九高峰 南迦·帕尔巴特峰 它海拔8m 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最西端 属巴控克什米尔 (南迦帕尔巴特峰;摄影师 天书)▼ m以下 如m的格重康峰 (格重康峰,最高的m级山峰;摄影师 陆雨春)▼ m的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摄影师 小风)▼ m的库拉岗日 (库拉岗日及卡若疆峰;摄影师 小风)▼ m的卡美特峰 都风姿绰约 (卡美特峰;摄影师 天书)▼ 此外 还有为数众多的m级高峰 它们许多甚至没有名字 但若放到其他任何地方 都足以让人顶礼膜拜 (阿玛达布拉姆峰,m;摄影师 天书)▼ 可以说 从此一代新人胜旧人 山界诞生了全新的王 王 又无时无刻 不在展露自己的威严 02 王的威严 这威严源于其无可匹敌的 绝对高度 垂直方向上 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 至-m以上 年均温度已降至0°C以下 珠峰峰顶甚至会出现-50°C以下的极限温度 于是 无数极高山上 冰雪经年不化,累积形成冰川 从而孕育出令人瞩目的低纬度冰川群 (从太空拍摄的不丹与中国边界处冰川群;图片源自 NASA)▼ 它们就如同 “王的皇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珠穆朗卓峰;摄影师 李健)▼ 因为那里 不仅温度极低 氧气也十分稀薄 似乎要将一切生命体都拦截在外 (大气氧分压随高度变化示意;制图 陈随/星球研究所)▼ 而冰川本身更是危险重重 一个冷酷的生命禁区 就此诞生 水平方向上 连绵高耸的山脉 仿佛N倍升级的“绝境长城” 天然地阻隔着南北生命的往来 只允许极少数候鸟飞越 (喜马拉雅冬季候鸟飞跃;摄影师 胡澍)▼ 不止于此 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还使南北两翼的环境都大相径庭 每年夏天 从印度洋裹挟大量水汽的 南亚季风都呼啸北上 但平均海拔超过m的喜马拉雅山脉主脊 是水汽分子难以逾越的屏障 随着气流被迫抬升 它们终将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大量降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翼 (喜马拉雅山地降水形成示意;制图 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当气流好不容易越过主脊来到北翼时 水汽已然所剩无几 降水量也大幅度下降 仿佛一线便划分出 一干一湿两个世界 (喜马拉雅山脉7月降水量分布示意;制图 陈景逸陈随/星球研究所)▼ 受此影响 喜马拉雅山脉南翼可孕育出 茂密的森林 (喜马拉雅山脉南翼森林繁茂,远处山峰为鱼尾峰;图片源自 视觉中国)▼ 北坡山地 多以草原、草甸覆盖地表 (纳木那尼峰北坡草原;摄影师 孙岩)▼ 其中 喜马拉雅中段主脊海拔最高 屏障作用最为明显 连冰川的类型都受此影响 其南坡 固体降水多、雪线低 主要发育海洋型冰川 冰川运动迅速、多冰碛、多裂缝 (珠峰南坡昆布冰川;摄影师 刘磊)▼ 北坡补给较少 则发育亚大陆型冰川 冰川运动速度相对较缓 却更为纯净 (喜马拉雅北坡冰川;摄影师 李珩)▼ 冬季 屏障的作用同样存在 此时 盛行于中纬度的西风南移 受青藏高原阻挡被迫分流 其中一支绕行喜马拉雅南翼 (青藏高原冬季西风分流示意;制图 陈景逸陈随/星球研究所)▼ 降水被截留在 喜马拉雅山脉西南一侧 靠北的青藏高原一侧同样降水稀少 (喜马拉雅山脉1月降水量分布示意;制图 陈景逸陈随/星球研究所)▼ 无论夏、冬 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作用 都在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上演 如同一道巨型封锁线 彰显着王的威严与决绝 (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北环境对比;图片源自 NASA)▼ 值得注意的是 印度板块还在持续向北推移 山体岩层还将继续缩短 问题也随之而来 喜马拉雅山脉是否会持续长高? 持续长高的山脉是否会越发冷酷? 不可否认 喜马拉雅山脉还有继续长高的可能 但这种增长不是无限制的 因为 最厉害的王也有敌人 它们将从各个角度出发 攻击王的身体、改变王的模样 03 王的敌人 对于喜马拉雅这样海拔高度的山脉而言 阳光、风、冰川、流水、生物等 一切与之相接触的外力 都是它的敌人 它们总是在持续不断地风化剥蚀山体 数千万年来 喜马拉雅山区岩层 持续抬升约20-25km 其中 至少有厚达12km的岩层被剥蚀移除 正是有了外力的对抗 王的身体才没有增长到更加可怕的高度 (山地隆升及剥蚀示意,该图仅为简化模型,未加入地层变形效果;制图 郑伯容云舞空城/星球研究所)▼ 但是 外力对山体的破坏并不均衡 冰川与河流的剥蚀力量远超其他 它们将进一步重塑王的模样 高山之上 流动的冰川是绝对的主力 它们 或覆于山顶 (岛峰冰川;摄影师 曲子华)▼ 或在山间蜿蜒 往往开山劈石 无往不利 (下巴伦冰川与上朗冰川汇合;摄影师 陈剑峰)▼ 留下的 尖峰 更像是在彰显自身的战力 (玛纳卓峰;摄影师 南卡)▼ 冰川之下 流水开始接力 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南翼 地势陡、降水多 流水的破坏力更是发挥到极致 山间大小沟谷就是证据 (喜马拉雅东段南坡沟谷;图片源自 NASA)▼ 雅鲁藏布江更是典型 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与东念青唐古拉山 形成开口向南的喇叭口 使得暖湿气流汇聚、降水陡增 大大增加了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 随着时间流逝 喇叭口中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切穿山体 不仅塑造了世界上最深的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更袭夺雅鲁藏布江为其源头 跻身世界级大河行列 (请横屏观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摄影师 仇梦晗)▼ 许多原本限于喜马拉雅南翼的河流 在大量降水的助力下 也纷纷效仿 竭力切穿山脉 再加上那些形成早于山脉隆升的河流 随着山体隆升不断下切 形成深切河谷 最终 数十条河流都在南北方向上 贯穿了喜马拉雅主脊线 (喜马拉雅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制图 陈景逸陈随/星球研究所)▼ 包括在西端 划分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的 印度河 (印度河,其上源头为森格藏布,也称狮泉河;图片源自 视觉中国)▼ 以及 将喜马拉雅山脉 划分为东、中、西三段的 亚东河 (亚东河,也称康布麻曲、春丕河;摄影师 谢洪)▼ 和马甲藏布 (马甲藏布,也称孔雀河;摄影师 向文军)▼ 此外 东段的 西霞巴曲、娘曲、洛扎曲 中段的 朋曲、麻章藏布、吉隆藏布 西段的 朗钦藏布、甲扎岗噶河等诸多河谷 都是切割深度超过-m的深切峡谷 (波曲,上游即麻章藏布;摄影师 杨建)▼ 由此 喜马拉雅山脉 不仅拥有地球上最为深切的峡谷群 更为水汽北上提供了通道 再加上更多中等切割的大小沟谷 大大增加了环境的复杂程度 反而在一高一低之间 塑造了王的怀抱 使其成为生命的乐园 04 王的怀抱 整体而言 喜马拉雅山脉南翼 纬度低、基带海拔低 加上南亚暖湿气流的滋润 从而孕育出 从低山热带季风雨林到高山冰雪带在内的 完整的热带季风山地垂直自然带 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丛林到极地的 世界气候全貌 (喜马拉雅南翼垂直自然分布示意;喜马拉雅南翼有8个自然带,北翼因为基带海拔高,只有4个自然带;制图 陈随/星球研究所)▼ 山间满布的沟谷 则让这种垂直分异 不仅出现在山脉整体的坡面上 也出现在具体的每一条沟谷中 它们未必全都完整 但绝对繁茂多样 以吉隆沟为例 从沟谷到山顶 就拥有7个垂直自然带 (吉隆沟;摄影师 马春林)▼ 不同海拔的植被分布 也给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 与之相适应的环境 以猫科动物为例 从低海拔的 纹猫、云豹、印度花豹、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动物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迁徙,其栖息地也时有交错;摄影师 商睿)▼ 到中山地带的 丛林猫、金猫、豹猫、金钱豹 (豹猫;摄影师 彭建生)▼ 到亚高山、高山地带的 猞猁、兔狲、雪豹 都在不同的海拔各得其所 堪称“猫科动物博物馆” (猞猁;摄影师 彭建生)▼ 不止于此 纵横交错的沟谷 也成为了动植物们扩散的 “生态廊道” 既能独自演化、又能彼此交流 尤以贯穿南北的沟谷 可以连通不同的区系而成为关键一环 从而使喜马拉雅山区 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不仅物种总量庞大 还有众多特有种 (请横屏观看,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热点地区既意味当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意味该地原始植被大量丧失,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制图 陈景逸陈随/星球研究所)▼ 其中 高等植物估计超过种 特有种数量近1/3 因开花植物难以计数 如蔷薇科、兰科、菊科、豆科 杜鹃、罂粟、龙胆、银莲、鸢尾、紫堇 报春花、虎耳草、火绒草等等 遍布喜马拉雅山区 而被世人称为 “世界园艺的最大宝库” (左列分布为多刺绿绒蒿、塔黄、康顺绿绒蒿,摄影师 Kalavinka;右列分布为云状雪兔子、拟耧斗菜、喜马拉雅岩梅[黄花型],摄影师彭建生)▼ 动物种类同样丰富 有记载的哺乳动物达多种 鸟类接近种 爬行动物达种 两栖动物达种 (喜马拉雅长尾叶猴;摄影师 刘璐)▼ 特殊环境 也孕育了特殊的文明 而一条条或深切或宽阔的沟谷 就是文明的家园 在北翼西藏境内 雅鲁藏布江 及其支流年楚河、雅砻河等谷地 是藏族文化的发祥地 雅砻河谷泽当镇东郊的一座小山顶上 至今屹立着 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王宫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摄影师 吴燕平)▼ 朗钦藏布贯穿的 札达盆地 则孕育了象雄文明和古格文明 (穹窿银城,为古象雄王国都城;摄影师 丁俊豪)▼ 在南翼的千沟万壑中 则生活者着珞巴族、门巴族、藏族 雅鲁藏布人、米佐人、舍尔巴人、利米人 塔鲁人、里普查人、夏尔巴人 登白人、拉达克人等 数十个人类族群 (盛装打扮的藏族人;摄影师 温佐沛)▼ 其中一只散居在 尼泊尔、中国、印度和不丹边境的 夏尔巴人 近年来因为在登山运动中的特殊表现 而被外界所熟知 (夏尔巴高山向导攀登珠峰;摄影师 高承)▼ 这些人类族群 在今天又分别属于中国、巴基斯坦 印度、尼泊尔、不丹5个国家 而尼泊尔和不丹 几乎全境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是名副其实的山地王国 它们主要的城市 包括首都 都分布在山间的沟谷及盆地中 (群山环绕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摄影师 陈剑峰)▼ 不同族群 又发展出不同的宗教文化 包括佛教、本教、印度教、耆那教 以及由佛教和本教融合而成的藏传佛教 但无一例外 都对雪山充满了信仰 (岗仁波齐峰,并非属于喜马拉雅山脉,却是喜马拉雅山脉两侧起源的宗教共同认定的神山;摄影师 向文军)▼ 那些贯穿主脊线的沟谷 也就成了南北交流的通道 早在公元7世纪 吉隆河谷 就是尼泊尔通往吐蕃的官道 尼泊尔赤尊公主从这里嫁入吐蕃 大唐使者也曾经此出访印度 (吉隆沟,摄影师 山风)▼ 如今 吉隆河谷 以及其他主要河谷 同样是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 (中尼友谊大桥,跨越河流为麻章藏布;摄影师 胡澍)▼ 05 朝圣之地 时至今日 对雪山充满“信仰”的人民 不只山脉两侧的居民 而是来自全世界 包括追求极致风光的 摄影师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拍摄洛子峰日出;摄影师 宗京宁)▼ 包括拥有探险精神的 探险者、攀登者 (珠峰攀登;摄影师 韩子君)▼ 也包括为探寻有关条山脉 从何而来 又将往何处去的 科学家 (摄影师 王强/中科院植物所)▼ 他们不仅登顶雪山之巅 也会莅临峡谷之渊 只为更好地见证 “山界之王”的伟大 可谓 (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喜马拉雅山脉全图;制图 郑伯容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 风子 图片 风沉郁余宽谢禹涵 地图 陈景逸 设计 郑伯容陈随 审校 云舞空城陈志浩 封面图片摄影师 小风参考文献: [1]张立汉主编.中国山河全书[M].青岛:青岛出版社,.06. [2]王成善.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地质与大陆古海洋学[M].地质出版社,. [3]许志琴等.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若干进展[J].中国地质,,43(01):1-42. [4]田立德,姚檀栋,余武生,章新平,蒲健辰.青藏高原水汽输送与冰芯中稳定同位素记录[J].第四纪研究,,26(2):-. [5]谢自楚,刘潮海主编.冰川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07. [6]胡一鸣,梁健超,金崑,丁志锋,周智鑫,胡慧建,蒋志刚.喜马拉雅山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J].生物多样性,,26(02):-. [7]王二七等.在构造和气候因素制约下的雅鲁藏布江的演化[J].第四纪研究,(04):-. [8]刘秧.喜马拉雅区域“通道”的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以吉隆河谷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46(01):-. [9]胡一鸣等.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区系及其垂直变化[J].兽类学报,4,34(01):28-37. [10]冀琴.-5年喜马拉雅山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D].兰州大学,. [11](美)尼柯尔森著.喜马拉雅山[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3.04. [12]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kunbua.com/gkbfb/12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戴军只用天然之味调百味,让当代素食绽放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