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养生论三十二心脑血管病3冠
?正气养生论(三十二)心脑血管病(3)冠心病 一、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也称缺血性心脏病。它是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即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心脏病。分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类型。其中最常见心绞痛型,最严重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40岁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突发胸前区憋闷疼痛、气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被迫停止活动,轻者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并休息后逐渐恢复正常。又分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二、冠心病分类 1、隐匿型 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侧支循环或无疼痛症状。 2、心绞痛型 在冠状动脉狭窄基础上,心肌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短暂缺血与缺氧综合征。 3、心肌梗死型 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致心肌坏死。 4、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心肌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致纤维组织增生。 5、猝死型 心脏骤停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细胞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严重心律失常。 三、冠心病病因 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2、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颈椎病、妊娠分娩、家族史。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 冠心病发作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有关。 四、冠心病症状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五、冠心病急救 1、心绞痛急救方法:立即让病人卧床休息或在原地蹲下休息。让病人情绪安稳下来,不可乱动病人。 2、心动过速急救方法:让病人安稳下来深吸一口气后憋住,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反复进行。 3、室性早搏:如果发现早搏,不严重的,平时就要多注意休息,避免烟酒可缓解。 4、十宣放血。明代针灸大师杨继洲在其所著《针灸大成》中明确写道:“初中风急救针法: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出现冠心病发作时,可针刺十宣穴位,舌下含救心丹、麝香保心丸等,医院。 六、冠心病预防 (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小说和电视。 (2)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思、过喜。 (3)控制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食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供给充足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钙、硒元素等食品。少食多餐,晚餐量少,忌喝浓茶、咖啡。 (4)戒烟限酒。吸烟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因素。 (5)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忌运动。 (6)体育锻炼。运动宜根据各人自身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锻炼每日半小时为宜。忌在饥饿、劳累时进行。 (7)维持正常体重,40岁以上预防发胖。 正常体重简单计算法: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平方。BMI在18.5-24.9时属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MBI大于30为肥胖。或以腰围为标准,一般以女性≥80cm,男性≥85cm为超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kunbua.com/gkbyl/3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血管堵了别害怕,多吃这种菜,排净体内垃
- 下一篇文章: 白山广澳养生清理血管的特效菜,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