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民广播电台
5月12日-14日,年“壮族三月三·那坡风流街”边关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在中越边境广西那坡县举行。BBR记者也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中越边境县城感受民族风情,第一站就来到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接下来,就跟着我们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博物馆吧。 △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大门 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坐落于那坡县城北人民公园中心地带,依傍在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感驮岩遗址”南侧,它的前身是“那坡县博物馆”。经过全面改造升级后,才有了如今这座涵盖各种少数民族风情的博物馆。 作为广西边疆民族重要的标志性展示窗口,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集边疆民族特色文化、边疆民族多彩韵味和风土人情于一体,主要介绍那坡县以及广西沿边民族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人文风情、民风民俗。 走进博物馆大厅,一幅巨大的壁画映入眼帘,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幅壁画名字叫“家园”。从上往下看,壁画分别描绘的是远古部落、农耕文明和边关要塞的生活情境,壁画的正中央是富含广西壮族特色的背带图案,表达的是边疆儿女最纯真的情感和最温暖的的情怀。 △大厅壁画 从大厅往左走,我们来到了第一展区“民族?民风?民情”。这里由壮乡风土、瑶山神韵、苗岭民情、彝风异俗、高山汉风、京岛人家六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那坡、靖西、大新等广西边疆各民族的历史渊源、特色文化、奇异风情、民风习俗。 在第一展区有一座醒目的木屋,这是壮族最古朴的干栏式建筑,至今在广西的靖西市、那坡县等地都还可以看到。干栏式建筑一共分为三层,最底层是“畜牧局”,也就是用来饲养家禽的;中间一层是人们饮食起居的地方;最上面一层是“粮食局”,即存放粮食的。木屋里陈列着旧时壮族人民劳作时使用的镰刀、石磨、石臼等器具,通过这些物件,我们对以前壮族人民的生活有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干栏式建筑 正所谓“最炫民族风”,第一展区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各类民族服装及手工艺品。那坡有壮、汉、瑶、苗、彝五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 黑衣壮是广西那坡县一个世居民族族群,黑色是黑衣壮的标记。他们身穿黑衣裤、头戴黑布巾,崇拜黑色,以黑为美,被称为族群特色最为鲜明的壮族。 △黑衣壮传统服饰 那坡县境内的瑶族分为蓝靛瑶和大板瑶两个支系。蓝靛瑶自称“卜弄”。大板瑶自称“勉”,女子喜爱鲜红胸饰,所以又称为“花瑶”。 据说,许多瑶族的姑娘们在少女时便开始准备嫁妆,从头饰衣衫到绣花鞋袜,无不精心置办。嫁妆是父母对女儿的一种疼惜,期望用精巧的绣艺为嫁去夫家的女儿求得一份尊重,它不仅仅是娘家赠予的财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新娘或者新娘的亲人们把这份厚实的期盼用针和线一点一点地绣进鞋面上绣在花纹里。 △瑶族传统服饰 散居在那坡县西南部中越边境高山上的苗族,人口仅占全县总人口的0.7%。男女老少的衣服、裙子,都是用自家种植的玉麻(又称白麻)织成,故称“白苗”。 △苗族传统服饰 那坡的彝族分为白彝和红彝两个支系。那坡白彝的主要衣式为白衣、黑裤加黑头帕、花头格巾和绑腿,妇女腰佩大黑腰环;红彝的民族服饰、头饰等均以红色布料装饰为主,亮丽美观,别具特色。 △彝族传统服饰 那坡虽然是壮族的聚集地,但也有不少汉族人民居住。那坡的汉族人民由于生活在高山上,因此被当地人称为“高山汉”。受壮族的影响,高山汉的日常服饰与壮族并无太大差别。 △高山汉族传统服饰 正因为民族的多样性,那坡县每个月都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比如正在举行的“壮族三月三·那坡风流街”。农历三月最后一个圩日为各集镇的风流街,全村男女老少到街上游玩购物,少男少女利用这一天寻找意中人。 △风流街图片 第二展区“那坡?那年?那事”展示的主要是那坡县的历史文化,通过“感驮秘境”、“镇安印记”、“边城风雷”、“睦边情谊”、“岁月年轮”等板块向观众揭开那坡各个历史年代的面纱,以那坡历史沿革、区域范围作为开篇,依次突出展示史前时期、土司统治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等各个阶段的文化。 △那坡平孟起义 △记者采访博物馆工作人员 据了解, 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 目前还不收门票哦, 只要出示身份证就可以进去参观啦~ 如果您对边疆民族文化感兴趣, 还等什么, 快去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看看吧! 图、文:周小琼、唐燕 监制:方原 编辑:海源 出品:北部湾之声新媒体组 合作:BBRxmt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白癜风医院武汉哪家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kunbua.com/gkbyl/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