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山药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一味山药治虚喘 有个男子,因为做手术后,出了大量血,术后修复过程中,得了喘促病,咳喘到没法停止,就像严重的哮喘病一样,大汗淋漓,气息若脱。 老爷爷说,指月,这是什么脉象? 指月一按说,是芤脉,好像血脉里头精微物质大量丢失一样。 老爷爷说,一般这种脉象见于外伤大出血,或者产妇生完小孩里头。 小指月说,那该怎么办呢,这时止咳平喘肯定不对路。 老爷爷说,这是虚喘,源于肾,根于脾胃,发于肺,所以要找一味药,能补肺脾肾,以充血脉里精微物质之品。这样才不会因为气大虚而大喘。 小指月说,山药色白入肺,味香入脾,汁液粘稠入肾,又能大补人体津液物质。 老爷爷点点头说,就用单味山药半斤煎汤服用,结果病人喝完药第一天喘促减轻,第三天喘止,脉象变得柔缓有力,连服十天,不再咳喘过。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张锡纯经验 一妇人产后十余日,大喘大汗,身热,咳嗽不止。脉虚弱,遂用生山药六两煮汁,徐徐饮之。饮完后,添水再煮,以代茶饮,喘促减轻,连续服用三天,喘促遂愈。 一味山药治泄泻 有一男子,体瘦,容易腹泻,有此误服生冷之品,导致泄泻反复,数月不止,人体消瘦,形容枯槁,颜色憔悴,再这样下去,人都快泻干了,可病还没有止。 病人不知道服用多少止泻之药,一一乏效。索性就有听天由命,不再治理的心理。后来听人说,找来竹篱茅舍。 老爷爷说,年轻人,有一丝希望,就要做十分努力争取,人不能轻言放弃。 病人说,可我这病,尝尽百药,试过百医,均乏效果,还有什么希望。 老爷爷说,这样吧,你回去把山药当饭吃,可以煮粥,可以炒菜,反正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病人以为老先生安慰他,但想到这办法也简单,姑且一试,谁知连服数日都未见泄泻,病人心中大喜,又吃了半个月,顽固泄泻遂愈。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张锡纯经验 一妇人,年三十,泄泻数日不止,病势垂危,虽屡请诸医治疗,却百药乏效。后用生山药打粉,煮粥食之,日三次,两日痊愈,又服数日,完全恢复健康。 减肥减到闭经 有个女孩子,稍微有点肥胖,就觉得很自卑,于是想减肥,每天就少吃一顿饭,这样一方面又要保持每天一定的工作量,这样很快就殚精竭虑,入不敷出,这样减肥,第一个月月经居然没来了,连续三个月都来不了,她就慌神了,不敢再减肥,赶忙把饮食恢复到正常,可月经还是没来,整天有气没力,人家还以为她得了大病。不得已找来竹篱茅舍。 老爷爷说,人如果因为苗条瘦小,就能自信,那天底下的瘦人都很开心了,人如果因为肥胖而自卑,那天底下的胖子都抬不起头来见人了。自信源于健康的心理跟身体,而不是用胖瘦来决定,这种扭曲的审美观,应该抛弃。 这女孩子才知道一直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老爷爷说,这样吧,你回去就用一味山药半斤,每天熬汤喝。这女孩一直吃了半个月,久违的月经又重新来了。 老爷爷跟她说,减肥不是靠不吃饭,而是要靠少吃荤多吃素,阳光底下常跑步,这样有强壮的身躯,才能保证健康地减下去。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张锡纯经验 有一女子,月经一年多都没来,每日躺在床上,有气无力,人皆以为她患了肺结核,所以人才消瘦,后来用生山药四两煮汁代茶饮,连服服用一个月后,身体渐渐康复,月经通畅。周围人看到一味食疗之品,居然能起此沉疴,皆惊为异事。 滋阴润燥治老年皮肤瘙痒 李东垣曰,治皮肤干燥,以山药润之。 有一老人,每年秋冬季节,天干地燥时,皮肤就会干燥瘙痒,即使屡用润滑之药物涂抹,晚上都会痒醒过来,莫名其妙,非常难受。 老爷爷说,痒的机制跟痛大同小异,不荣则痒,不通则痒,只要皮毛能得到滋润,气机疏通,马上就不痒了。老年人阴液亏耗,加上天干地燥,皮肤很容易因为缺乏津液而见瘙痒,难以入睡,这时你用安神之药都没用,只有把皮肤滋润,瘙痒止,则神自安。 小指月便问这病人大便怎么样?这病人说大便也比较干结。很明显是身体进津液不足,导致脏腑失润,肌肤失荣。 然后老爷爷就教这病人用山药跟制首乌来煲粥,喝了一个月过后,整个秋冬天都不会再瘙痒了,而且大便特别顺畅。 小指月说,为什么用山药配制首乌呢? 老爷爷说,这种老年皮肤瘙痒症,大都是阴血亏虚所致,而山药、首乌能够滋阴养血,润皮毛,在《本草纲目》中说道山药有润皮毛之效,皮毛得到滋润,其痒不治自消。 山药拾珍 1、《儒门事亲》载,治小便数多,山药、白茯苓等分打粉,米饮调服两钱。 指月按:山药补益,茯苓通利,则膀胱排尿有力,潴留水液得以排去。 2、《中医验方汇选》记载,王某,男,39岁,患消渴症半年多,经常口中燥渴难耐,后用山药蒸熟,每次饭前,直接吃山药,到克,然后再吃饭,这样二十多天,消渴消失。 指月按:消渴严格来说,亦属于久虚劳损,身体透支的表现,正如汽车长途行驶,没有加水,必定水箱干燥欲裂,此时山药能补肺脾肾经验。古人称山药乃治虚劳无上妙品,这样五脏津液得润,其渴自消。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2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牛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鸡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王不留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月季花、凌霄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土鳖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马钱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自然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苏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骨碎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血竭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儿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刘寄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三棱、莪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水蛭、虻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斑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穿山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半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南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芥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皂荚、皂角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旋覆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猫爪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川贝母、浙贝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竹茹(竹沥、天竺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前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桔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胖大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藻、昆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黄药子(黄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蛤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浮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瓦楞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礞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苦杏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苏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百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款冬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枇杷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白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葶苈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矮地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罗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满山红、胡颓子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朱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磁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龙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琥珀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酸枣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柏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灵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缬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首乌藤(夜交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合欢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远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决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珍珠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牡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贝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代赭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刺蒺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罗布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铁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羚羊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牛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珍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钩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全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蜈蚣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僵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麝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冰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苏合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菖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人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党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西洋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太子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黄芪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kunbua.com/gkbxw/8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日语单词打卡茶相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